{{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No.152 BEST100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本期邀請大家,收拾起理性,讓感性奔馳,聽聽動人的故事。
究竟什麼是好設計?
適逢年末,2024 Taiwan Design BEST100 籌辦之際,這一問題就像是地縛靈一般陰魂不散。像是靈魂拷問,迫使我們不斷思考,如果一年一度的 BEST100 是Shopping Design提供給設計界的一幀圖鑑,用以回顧或定位 2024 年的好設計,那麼好設計的定義,我們是否應該從長計議。
英國 Lancaster University 當代藝術研究所視覺藝術教授 Nigel Whiteley 在 2014 年撰寫的《Design For Society》(為社會而設計)一書中,討論了「推出即過時」的消費主義設計生態,設計師不斷推出各樣新產品,為刺激消費者與銷量而存在。他嚴厲地提及,如果設計師逐漸遺忘設計的本質,不再為第三世界、保護環境、身心障礙者、突破性的概念而設計,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細細思考:究竟什麼才是好設計,好設計又應該要有哪些條件?
帶著這樣謹慎的思考,和虔誠的心情,我們為 2024 年的 BEST100 定下一道填空題。
如果一年之末承接的來年之始,是盤點與遠望的交會,那麼「未來將留給__」將是我們希望與大家共同思考與討論的話題。這個話題意味著:比起曇花一現,我們更在意這些設計將會為未來「留下」什麼,比起追逐短期煙火似的效益,好設計應該能夠為社會留下永久的印記——小至便捷我們的生活,點綴一天的心情;大至改變人們的行為,建構一座城市,好設計所能為世界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它究竟能「留下」什麼,是下一個十年,臺灣設計共同的課題。
那麼,既然要做填空題,SD 編輯部也不遑多讓,率先提出,寫下「觸動人心」四字。
特別是 2024 年諸相萬變,各行各業因為 AI 的介入徹底翻轉,好萊塢編劇罷工、迪士尼插畫師群起抗議,為了能節省人力,老闆們無不見獵心喜,望向薄利多銷的機會也是無可厚非。然而,在這樣的時代,究竟什麼是無法取代的?作為同為內容工作者的編輯群們,對於這題亦尤為敏感。
如果設計是不斷提問的過程,那麼設計師們的長才是否才要在這個逐漸被「生成式 AI」取代的世界不斷強化;設計師作為指令提供者、說故事的人,而非單純的生產者,是否在未來的競爭市場仍能掌握到些取竅門?而非拘泥於「是否被取代」的疑問當中。
新世代的觀眾、消費者天資聰穎,對於聲光效果抑或遊戲體驗,自帶經驗值、品味和選擇權,因此「取悅」觀眾變得尤為困難。然而比起取悅,更好的做法會是什麼?
幾週前,與北藝大劇場設計學系楊金源老師對談,聊起此題,他不斷強調,技術可以精進,特效能日趨炫目,但對於一名舞台(技術)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 30 年前他初次走進劇場,在《暗戀桃花源》裡看見那些紛紛飄落的花瓣。那時,舞台少有技術,觀眾的眼淚卻簌簌地掉了下來,好的故事能為劇場創造出以假亂真的現實,因為深信,所以才觸動人心。
楊老師說,那是一切(設計)的起點,也是終點。
好的故事,是一切(設計)的起點,也是終點。
本期特刊,收錄了數則感動編輯的人事物。我們相信,這些觸動人心的人事物,就像我們初次在影院看了宮崎駿導演的電影,當時我們什麼都不懂,電影院還沒有 IMAX 和 Dolby Atmos 全景聲音響,但我們卻隨著魔女琪琪翱翔天際,跟著蘇菲一起哭泣;當時我們什麼都不懂,讀不出電影裡的諸多彩蛋和深意,但我們卻彷彿打開了世界,看見妖怪與會說話的動物,人與每一寸大地,並永遠記得某一句台詞,然後我們長大,成為了善良的大人。
我們相信設計也可以帶來這樣的奇蹟。
Shopping Design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