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線上消費爆發式成長,一次掌握流量、獲客策略
一場疫情,彷彿給全球品牌主來了一場隨堂抽考。
當消費者行為大批轉往線上;當Google宣布2022年第三方Cookie即將退場;當73%的品牌經營社群是為了接觸新客戶,但流量紅利持續低迷;當網紅行銷主動權不再握在品牌手中,而是網紅開始選擇品牌……。
所有該動的、該變的、該做的,在數位行銷這塊變化莫測的領域,唯有一個解法──動作加快!在這一戰場,2021年品牌該如何下這盤棋?
台股直奔1萬6千點,許多場合,業界朋友聊的話題不外乎:哪個產業股價漲翻天,誰是下一個台灣的護國神山?最近更多交談:某人年紀不到35歲,去年投資股市就賺兩、三千萬元,已經準備退休。
這些話題背後,莫忘全球疫情正持續蔓延,歐美國家正在失控中,美國單日死亡人數創高,每33秒有一人死於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這意味2021年要恢復正常旅遊往來機率降低,經濟衰退衝擊遲早發酵。
但資金浮濫,全球原物料狂漲,比特幣都能衝上新天價,對照生活現實,2021年的關鍵字其實是「漲」,只是一般民眾可能有落差感。
新台幣一度升破27字頭,未來美元貶值已在所難免,所以用美元交易的業者,紛紛開始討厭持有美元。
想想一年前,一堆美元高息資產理財推薦方案,如今,滿手美元成燙手山芋,最好左手拿到、右手快速賣出,在這樣的貿易情境下,非美元貨幣狂升也不足為奇。
但更近在眼前的,是許多商品漲價已無可避免,黃金登10年新高,比特幣衝史上天價,銅價也至少是5年高點;矽晶圓2020年價格飆漲,市場也看好2021~2022年就會衝破2007年歷史高點,讓產值再奔新高。
原物料短缺又貴,從3C電子產品來看,分散全球製造帶來複雜的成本,歐美主要消費國疫情失控,漲價多屬關稅反映,但若疫情再來干擾亞洲、衝擊製造鏈,3C終端漲價可能一觸即發。
萬物皆漲,資金流向亞洲,加上台灣獨特的資通訊產業地位,讓台股創1萬6千點新高,許多30歲以下新手投資人,在過去一年內湧入股市,突然間,台灣2020年每兩人就有一人投入股市,被視為老人才買的股票,成為Z世代的新寵,證交所統計,20~30歲年輕股民占比已經達36%,人數高達123萬人。
過去商品漲價挹注業者獲利,但如今,業者也是迫於原物料及政治因素而漲,並不是全然放入口袋。台股如今指數急奔,如願吸引新生代進入股市,改善了高齡化隱憂,但急漲之後帶來的急跌風險,可能會是Z世代下一堂要學習的課題。
一位年輕朋友閒聊抱怨,2019年初習股市投資心法,研究半天才出手買了金融股,不料到今天股價還在原點,不禁暗自叫苦:「有人1萬6千點還沒賺到錢的嗎?」
但或許股市反差讓他短期內確實開心不起來,但那些而立之年就因手捧3,000萬元獲利,準備退休、失去奮鬥目標的人,現在這段期間,真是他們人生中最燦爛時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