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關鍵字搶先看 👀
#快商務 #快製造 #零售價值鏈優化 #快倉儲 #快金流 #快行銷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打開手機、點選App,你今天的晚餐、周末準備下廚的食材,甚至是突然需要一條USB傳輸線,都能在1小時內送到家門口。你是否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快速、效率,已成為所有業者有志一同的發展方向。要在速度上達標,整個供應鏈流程、行銷環節,都不能慢下來。這一波「快商務」風潮,各產業無不繃緊神經,全面備戰中。
零售市場在2021年起了翻天覆地變化,全通路的定義從「自身擴張網路與實體通路」,演變為一場零售整併大戰,全聯買下大潤發,美廉社宣布結盟蝦皮,疫後時代壯大自己很重要,體質虛弱或仍待補強的業者,與其慢慢擴張,等有機成長,不如找盟友合作來得快。量販龍頭家樂福出售消息,迄今尚未出現最終買家,但穩定的績效報酬與市場地位,吸引各路人馬搶進;其中喊最大聲的莫過於大股東統一集團,旗下統一超年營收逼近2,500億元,統一母公司集團合併營收達5,000億元,以實力來說不容小覷。
遠東集團則在公開喊出家樂福價高者得後,成為搶親實力一族。根據新聞面的消息,遠東集團泛零售體系2020年合併營業額為1,148億元(加計遠百、轉投資的遠東SOGO、愛買、city'super等事業)。
家樂福今年併購頂好後喊出900億元業績目標,若遠東零售事業體納入家樂福,年營收將一口氣翻身超過2,000億元,規模直逼統一超。績優生要嫁,各路人馬搶親理所當然,此時格外該注意的是,2020年台灣零售產業一大現象:零售通路產值順序為超商、百貨、電商、超市及量販(超商首度超越百貨,超市首度超越量販),而市場集中度以百貨業最低,仍是戰國群雄,而量販業集中度最高,超商次之。
這印證全聯老闆林敏雄說的:量販業做不到老大就沒辦法賺錢,這件事,也一併解釋了處於百貨、超市端的遠東集團,處在群雄割據下,還沒在已經絕對集中化的零售版圖(量販與超商)拿到一個位置,急於利用併購家樂福機會直接升等(拿到一個絕對地位)。
但併購除看銀彈實力,也講究門當戶對,百貨業績疫後衰退,超市也相當辛苦,電商營收規模仍小,第一家喊破千億元的是momo,但預估時間是2022年,零售業的併購大戰中,營收規模仍不足千億元的「電商」角色能否竄出,可能並不容易。
現在再來回頭看台灣零售產值族群依序是:超商、百貨、電商、超市及量販,就能理解,為何末兩族群:超市與量業者拼命地合併、結盟,因為價值正在往前段走。
世界變化太快,一個病毒改變全球生態,也讓擅於布局者浮上台面,其中常態也被顛覆,過去專精於一件事、長期深耕服務客戶,被稱為商業成功之道;但如今客戶需求很快轉換,如果過度將資源投注單一服務,反而迫使客戶必須從其他服務供應商取得資源,客戶不是想背叛,而是疫情下不得不先為自己求生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