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關鍵字搶先看 👀
#台灣新創#跨境大數據#NFT#AI#冷錢包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走過20年低迷,掀起一波掛牌熱,榮景如何維持?
2021~2022年,是豐收的一年, 91APP、Appier、Gogoro開啟了台灣新創從0到1的大門。
「新創黃金10年」的確是個響亮的名號,但隨著美國知名創投Y Combinator提出的「寒冬將至」,讓人更關注後來的「接棒者」,該怎麼跟著台灣新創生態系,走過從1到10,甚至1到100的旅程。
2001年,我們沒有如大導演史丹利.庫伯利克的電影所預告,進入太空漫遊,而是延續2000年的網路科技泡沫,面臨更嚴重的景氣衰退。
一直到2004年Google股票上市,美國網路業才重新成為主流;2005年,來自北京的百度股票上市,中國網路業也回到成長路徑;2006年上市的阿里巴巴,更在日後成為國際焦點。
台灣的網路業,則一直沒回來,至少在社會主流認知是如此,直到2021年。
這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這場地震讓電子業的國外客戶們,要求台灣業者到海外設廠分散風險,造成新一波長達10年的向外投資,主要是到對岸。這些資金即使不外流,也未必會投入網路和新創事業,但自己的主流產業都把重心放到海外,本地新創得到的關注和資源就更少。
缺少資本支持的網路公司,當時的突圍方法之一,就是連結中國這個日後成為最大上網人口的市場,創造新題材。如果以色列可以利用在美國的猶太人掌握科技和資本市場影響力,幫助以色列新創找到出口,順利發展,台灣新創能否利用中國市場壯大自己?日後答案證明是否定的。
電子業和網路新創們,到中國的原因雖不同,但結局類似,也促成後來的逆轉。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後,台商開始有規模地從中國撤離,到成本更便宜的越南、印尼和柬埔寨,或者把廠賣掉,將資金回流台灣;2018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和2020年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這股回流潮,企業把資金和經營重心移回台灣。
自2002年蜂湧到對岸設點的台灣網路公司,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投資不足,或者在地化程度太慢,最終全軍覆沒,沒有一家因中國題材而成功到香港或美國掛牌。這當中離成功最近的愛情公寓,也因選擇回台灣上市,結束中國業務。
中國從2011開始的移動互聯網風潮,與先前的PC互聯網形成分水嶺,進入全由中國公司主導的時代。台灣業者在這一波沒跟上,西進之旅畫上句點。反倒是2017年中國政府禁止區塊鏈發幣,導致許多相關業務往台灣轉移,對於目前台灣的區塊鏈產業有直接貢獻;而去年中國宣布加密貨幣交易違法,又推動一波中國業者往新加坡去。 人和錢回到台灣,剩下的就是歷史了。去年掛牌的Appier、JustKitchen和91APP,終結20年來網路業是泡沫的刻板印象。今年4月掛牌的Gogoro,和下半年預計掛牌的玩美移動,正在接力把棒子傳下去。
本刊資深採訪編輯陳君毅在本期企劃製作的封面故事,主題是找出再來最有可能接棒上市的10家新創,他們成長的過程、面對的機會,以及一路走來經歷的外在環境變化,包含來自創投和天使投資、育成中心和加速器、學校和科研機構、媒體和社群平台、公部門的政策和協助,以及用日本取代中國成為新的出海口。 如同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名言:「養魚先養水」。水不好,魚長不大;水被抽乾,魚活不了。水好,魚才肥美。這也為台灣新創的過去20年下了註解,成功與所處時機和環境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