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至2023-06-30T17:00:00.000+00:00截止 指定商品,【自由閱讀展】零售商品全面85折 (新刊、套書不在本活動折扣範圍,以系統顯示為主)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設計再定義,價值再發現
2020措手不及的疫情來襲,情勢不安時我們有機會退回生存基本,思考什麼是真正需要;而當生活漸漸回歸正常無虞,更該思考什麼是真正需要。
在這個訊息容易過載、心靈無法排解的年代,什麼會是我們需要的設計?
「需要的設計」或許因人而異,但當意識到設計其實參與了生命經驗的各種環節,就有機會用不同眼光看待世界與自己;今年BEST 100想以「我們需要的設計」,檢視設計之於「我們」的可能性。
當資訊爆炸式填滿生活,設計以精煉或有趣的方式轉譯議題,轉譯看似不合時宜中雋永的價值;
當族群尋找自我介紹的方式,設計挖掘共同的記憶與文化、關注地方能量的再發現,
賦予獨特的故事性與面貌,提醒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如何生活;
當生活循環著既定的模式與思維,設計在平淡中注入驚喜,擾動現況、觸發好奇心,促成理解甚至改變。
設計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轉譯,是引起共鳴的提醒,是觸發改變的開始。這或許就是我們需要的設計。
各個年代的進步將文明累積至今,並沒有讓人類成為世界的「主宰」——那是一種幻覺。
今年宇宙給了一個大逗點,很多事情暫停,離開原本軌道,拉出距離,保留空間,重新思考——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健康、關係、成就、資源、名聲、影響力、經驗……這個list還可以繼續很久。然而這些追求,距離我們作回一個「人」會有多遠,它是否終將能帶我們與世界共好共存?我們關注全球、整體、全人類,同時忙於各種責任義務,勤奮於滿足眼前慾望之餘,能讓多少利給這個地球?
任何改變的啟動,都要準備付出代價。設計師破窠臼爛習,用設計推動變異,提出新的形式、新的功能,以及甚至能改變人行為的產品,然而我們如果作不成設計師,是否可能至少是一件「好設計」?容許新的邏輯介入(當別人提出),容許別人看到自己的盲點(當自己一頭栽入),幫助你統整思考,是我們所思維改變的開始,是任何一個偉大願景的ground zero。
對蘋果公司Apple前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亦有著深遠影響的德國業設計大師Dieter Rams,他的設計即使60年後來看也同樣不過時,完全的經典與時髦,而他的「好設計十誡」,到現在也仍然是標準: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makes a product useful;aesthetic;helps a product be understood;unobtrusive;honest;durable;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concerned with environment;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如果我們是一件好設計(Good design),那麼我們必須是創新的,實用的,美的,易於理解的,低調的,誠實的,耐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從頭到尾貫穿細節的,對環境友善,盡可能減少設計痕跡的;如果我們是一件好設計,就有產品力,就能創造差異,就能提出信仰價值,就有追隨者,就能招喚粉絲。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保持冷靜,容許少許的炒作甚至短效的策略(擾動人流吸引金流),但在那之間,準備自己的同理心、準備關懷,去和土地連結,那像是做長期抗戰的打算,就像用耐心投資好的影響力——那會是最好的標的。
今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大獎得主是Luca Locatelli的《未來研究》,他說,「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徵之一,是人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正在失去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當世界似乎停滯不前之時,這給了我們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去思考我們的未來,考慮我們未來的行為,努力與大自然和地球重新建立健康的關係。」
重新定義、反覆練習,再次確認,大膽想像,滿足我們的所需,也替未來做準備。儘管我們的作法如此不同,甚至立場相對,利益彼此衝突,然而試著想像一下這件事:全人類所想要的,和我們所想要的,其實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的設計也許不同,但我們所需的設計思考,追求的最高價值,卻可能是一樣的。
定義了價值,就定義了設計。
今年BEST 100的主題是「我們需要的設計」,在面臨疫情變動、設計大舉進入生活各個層面精彩發揮的今天,除了反映多元創新思維、價值的創造,也從根本思考設計與時代、社會、需求之間的關係。這精彩的一百件人、事、物,在這個時候把最好的自己貢獻給台灣,用創意,承載信念、策略,乘載承諾,面對著市場與未來的考驗。我們因而更有能力具體地開啟一個光明的未來嗎?沒有人知道,但重要的是我們一起挺過2020,而且即將迎接2021。
當這個世界變得再度美好,是因為我們成為我們所需,我們都成為了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