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關鍵字搶先看 👀
#台積電#輝達#JASM#半導體
《數位時代》從2024年2月起,將從月刊改為雙月刊,雖然出刊頻率減半,但會增加更多深度報導,頁數、內容都更為豐富,並和影音專題同步製作。
雙月刊出刊月份為雙數月(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棒球和半導體,是台、日民眾的共同話題,雙方也有多年交手經驗。
國際賽場上,台灣還未贏過由全職棒球員組成的日本武士隊;在半導體業,1985年日本就登世界高峰,晶片市占全球一半,台灣完全看不到車尾燈。
30多年來,重視規模甚於獲利的日本晶片製造商,碰到規模擴充更大的韓國三星,以及專業代工的台積電,被迫交出製程技術領先地位,但仍牢牢控制多數材料和部分設備主導權。
如今台積電熊本廠開幕,局面迎來改變。引進台積電就像找來每季可打50發全壘打、120分打點的超級外援助陣,讓半導體日本隊重回爭冠行列。台積電要如何兌現期待?之後會有更多台廠循此模式赴日、加入新賽局嗎?日本產官學界及民間又如何看待?帶著以上問題,《數位時代》特地走訪日本,完成本期封面故事。
2013年春節假期,我收到一通來自迪奧(Dior)的主管來電,詢問上海外灘5號樓是否有幾個樓層空著,他們想租下來辦一場活動。當時我是這棟樓的總經理,樓裡正準備重新裝修後出租,多數樓面是毛胚狀態。
對方很急,希望過2天就能來看場,看完很快就談定租3個樓層17天的合約。因為是超過百人以上活動,須先向在地黃浦區公安局報備,而且我代表房東得陪同客戶前往,有了更多認識。這場伸展台走秀是專為在中國的前100名高級定製服客戶舉行,也邀明星前來,分別被安排住在5號樓附近的華爾道夫和半島酒店。我私下了解每名客戶1年大概貢獻數百萬人民幣給迪奧。
活動當天傍晚,受邀來賓陸續抵達,走過紅毯在簽名牆上簽字拍照後,依序被引導入座。原本的樓面在15天精心裝修下煥然一新,3小時結束後隔天將全數拆除回到原狀歸還。
明星做為壓軸按例會比客人晚到,章子怡、Angelababy和舒淇等進場吸引許多閃光燈,但焦點卻集中在1個人身上:身為主辦方的LVMH集團老闆貝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時尚業和我熟悉的科技業很不同,屬於花大錢賺大錢,這次打交道的前後過程和當天現場讓我印象深刻。
身材挺拔的阿爾諾,多年來藉由收購重整,逐步打造成奢侈品帝國,橫跨服飾、配件、珠寶,再到酒類,翻新整個行業的規則和規模,讓老樹長出新枝,與貝佐斯和馬斯克共同占據目前全球首富榜前3名。資深研究編輯陳建鈞在本期話題人物有清楚介紹。
老公司和老產業煥發新春的例子,在科技業同樣也有。
後年是宏碁成立50周年,而前40年不斷在組織再造、再再造、天蠶變和天蠶再變等各種調整中來回;現任董事長陳俊聖就職10年來,逐步轉為鼓勵內部事業單位創新並出去創業,總部提供部分資金和資源,從母公司長出子公司,再從子公司長出孫公司,讓人才和團隊有新機會。採訪編輯隋昱嬋在這期特別企畫中,專訪陳俊聖和宏碁3家子公司,詳細報導這項「猛虎策略」的新成長計畫。
半導體業在日本算是老產業,自1960年代晚期就開始發展,並在1980年代中期登頂,晶片產量占全球近半。儘管日本的晶片製造從1990年代開始走下坡,但仍是當時多家新蓋晶圓廠的台灣業者授權技術的來源,同時掌握多數材料和部分設備的主導權到今天。
缺的製程技術這塊關鍵拼圖,在今年2月台積電熊本廠開業後補足,日本半導體業被預期走上復興之路。但前途雖光明,道路卻不平坦,這場台日新局有哪些關注重點?採訪編輯邱品蓉與攝影組召集人蔡仁譯專程到日本採訪,帶回本期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