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每個人都有想改掉的壞習慣,如慣性遲到、晚睡、抽菸等;也有想養成的好習慣,如閱讀、運動、早起等。然而,大多數的人在戒除或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挫折。剛開始需要克服心中的排斥感;執行一段時間沒看到成效,不知道還要不要持續⋯⋯。
習慣無法養成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用錯方法。這期封面專題給你1個觀念、4個法則,每天只要改善一點點,等到時間的複利發酵後,你就能獲得大大報酬。
查閱英文字典裡,對「習慣」(habit)的定義,一個說法是你經常做、而且幾乎想都不用想的事,尤其是很難停止去做的事;另一說是你經常、定期去做的事,有時候甚至不知道你正在做那件事。
如果習慣是我們經常做、很難不做,甚至是下意識就在做的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專家學者、書籍文章,告訴我們如何養成習慣?顯而易見,那是要我們在既有的習慣之上,疊加上一些新的習慣。
因為人是習慣的產物,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些通常不會去做、執行起來很難的新好習慣,而且需要勉力為之,才能讓這些新好習慣進入自動導航狀態,成就更好的自己。
《與成功有約》是以習慣為主題的經典著作之一,英文書名直譯是「高效人士的7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本書於1989年出版,全球銷量超過2500萬本,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指出,習慣是由3個要素構成,分別是:知識(了解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技能(知道如何去做)、渴望(有動機或想要去做)。
試著閱讀以下兩段文字,都出自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長期友人和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 「我非常幸運。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有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的幫助更大。再拿華倫.巴菲特來說,如果拿計時器觀察他,你們會發現,他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都在看書。他把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來跟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有時候是打電話,有時候是當面,那些都是他信任而且也信任他的人。仔細觀察的話,華倫很像個學究,雖然他在世俗生活中非常成功。」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我。他們可能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看完這兩段文字,我可能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也萌生了渴望,未必是想致富,而是如果聰明人都天天閱讀,平凡人有什麼理由不養成這個好習慣。至於技巧面,我可以立刻下定決心、訂定目標,找到指導閱讀技巧的書或專家。這樣就能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了嗎?
誠實地說,沒有,也不會。為什麼會這樣?顯然我們都沒能做到柯維定義的「有效習慣」(effective habit),即將習慣變成內化的原則和行為模式。
知易行難,關於習慣可以是最好的僕人、也可以是最壞的主人,我們早已知識甚詳,轉譯成數學公式就是:在一年中每天進步1%,(1+0.01)365=37.78;一年每天退步1%,(1-0.01)365=0.03。 看來,我們在養成習慣的路上,在想做、知道怎麼做、為什麼而做之外,還需要一套方法論,把想養成的習慣,創造成一套自動導航系統,一點一滴、日復一日,累積堆疊小習慣、剷除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