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關鍵字搶先看 👀
#台灣生技業 #CDMO #細胞療法 #精準檢測 #創新醫材
至2024-12-31T18:00:00.000+00:00截止 指定商品,【2024年終慶】零售商品全面85折 (新刊、套書不在本活動折扣範圍,以系統顯示為主)
全店,消費滿300元即享免運優惠,未滿300元需付60元運費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台灣生技業起伏沉潛近40年,今年產業總市值重回兆元。
從新藥研發起家,到累積實力成隱形眼鏡、血糖機代工大國生技業如何再進化?
當新冠疫情襲擊世界,4大新領域正崛起突圍,藉法規開放 助攻,台灣能否瞄準史上最佳進攻機會,再造新護國產業?
10月連假前夕,北市公園處推出一項新制度,選了6座公園推動「鞦韆鈴響3分鐘換人」措施,試辦地點包含大安森林、青年、 南港、前港、碧湖公園、花博公園美術園區遊戲場,這個消息瞬間在小朋友與家長圈炸開。
「為什麼是3分鐘而不是4~5分鐘?」、「若沒有人在排隊,3分鐘到了也得下來嗎?」成為小朋友的疑問,而大人則想知道「還有沒有其他選項?」、「裝置計時器的費用,為何不拿來多設幾座鞦韆?」
在孩童教養方面的影響,引發師長圈省思,大家的意見圍繞在:為何用鈴聲取代現場語言溝通的機會,孩童被迫遵守一個大人制訂的規矩,喪失學習主動與同儕分享、運用同理心的機會,而更可能要注意的是:會不會把遊戲玩樂時間,也用3分鐘制式化了呢?
若回頭看這個遊戲制度的爭議源頭:「想玩的孩童多,盪鞦韆設施不夠用,只好規範每人使用時間」這件事攤開來看,其實根本問題就是盪鞦韆設施不夠,但鞦韆是一個擺盪器材,安全性跟空間需求都有要求,也不是說設就能設。
根據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簡稱特公盟)在2015年的統計,台北市6.4萬個孩子擠一座沙坑,1.8萬個孩子排一座鞦韆;新北市是4萬個兒童分一座沙坑,近7成鞦韆設計不良。
上萬兒童配不到一座鞦韆,而家長能陪同玩耍時間又都集中假日,導致鞦韆前總是有排隊人龍。這個數據預期在2021年,或許因少子化以及特公盟推動設施更新,人數VS設施比可以改善。
但,排隊等盪鞦韆問題仍存在,市府出手推動3分鐘制度,甚至為了落實3分鐘輪替,將派駐人員在假日人潮尖峰站在現場輔導小朋友排隊、負責按壓計時器,3分鐘時間到後提醒換人⋯⋯一個現場輔導員,維運設立一個計時器,跟增設一座新鞦韆的硬體成本長期來說差異不大,不過長期傳遞的文化效應是不一樣的。
相信很多人在歐洲搭地鐵印象深刻,許多站沒有閘口,上下車十分自由,但巡檢員會不定期查票,一旦發現逃票可能面對的是10倍以上的罰金,這樣的「相信主義」深植文化中,相信市民會自動遵守規則,用最少的規範給良善市民最大空間。
但東方文化習慣設立防弊措施,往往把每個人的自由限縮,3分鐘盪鞦韆只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一旦全台灣盪鞦韆實施這個制度,也等同在告知台灣下一代這個訊息:未來台灣任何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都可以靠齊頭式制度去解決它。